[健康之路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走向、症候及主治 经络走向和图

发布时间:2020-04-11 点击:

足太阴脾经穴位动图走向及对应症吐血整理(2)

1.隐白 (Yǐnbái, SP 1) 井穴

【定位】 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0.1寸(的爪甲根部)

【解剖】 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功能】 健脾宁神,调经统血

【主治】 月经过多,过时不止,崩漏;便血,尿血、吐血等慢性出血;癫狂,多梦、烦心善悲、尸厥,惊风(慢);腹满、腹胀、暴泄、善呕、心痛、胸满、咳逆、喘息。

【操作】 浅刺0.1寸。

2.大都 (Dàdū, SP 2) 荥穴

【定位】 足大趾内侧,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在拇展肌止点;有足底内侧动、静脉的分支;布有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

【功能】 健脾利湿、和胃宁神

【主治】 腹胀,胃痛、食不化,呕吐,腹泻,便秘;热病,无汗、体重肢肿、厥心痛、不得卧、心烦。

【操作】 直刺0.3~0.5寸。

3.太白 (Tàibái, SP 3) 输穴;原穴

【定位】 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功能】 健脾化湿、理气和胃

【主治】 腹痛、肠鸣,腹胀、呕吐,腹泻,痢疾、善噫食不化、饥不欲食,胃痛,便秘、痔漏、脚气、心痛脉缓、胸胁胀痛;体重节痛、痿证。

【操作】 直刺0.5~0.8寸。

4.公孙 ( Gōngsūn, SP 4)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定位】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在太白后约1寸;第一跖趾关节后缘,足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处取穴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内侧动脉分支及足背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功能】 健脾化湿、和胃理中

【主治】 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多饮、霍乱、水肿、烦心失眠、发狂妄言、嗜卧、肠风下血、脚气。

【操作】 直刺0.6~1.2寸。

5.商丘 (Shāngqiū, SP 5) 经穴

【定位】 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丛。

【功能】 健脾化湿、肃降肺气

【主治】 腹胀、肠鸣、腹泻,便秘,食不化、咳嗽、黄疸、怠惰嗜卧、癫狂、善笑、小儿痫契、痔疾;足踝痛。

【操作】 直刺0.5~0.8寸。

6.三阴交 (Sānyīnjiāo, SP 6) 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呕噎阴交不可饶,死胎阴交不可缓

经络走向和图(初级测验用)[最新]

bsxn02

分享于2014-08-25 13:19:10.0

经络走向和图(初级测验用)[最新],经络走向图,12经络走向图 ,经络的走向,笨蛋测验召唤兽,神的测验,经络走向,面部经络走向图,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神的测验4

文档格式: .doc 文档页数: 21页 文档大小: 1.36M 文档热度: 文档分类: 待分类 文档标签: 经络 走向 图 初级 测验 用 最新

足太阴脾经走向、症候及主治

循行

脾经起于足大趾,循行于脚内侧,经过内踝(内脚眼),并沿着大腿及小腿的内侧直上,进入腹腔,与脾相联系,在体外,经脉上行至胸部,直达喉咙及舌根,在体内,经脉则从脾分出,上至心经。


主治

脾经 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维持消化功能及将食物化为气血起着重要的作用。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本经穴位主治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

虚症:内分泌失调或分泌不足、胃弱、膝异常、易失眠、疲劳、食欲不振、大便异常、腹胀等。

实症: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易腹胀气打嗝、头疼、疲倦乏力、膝关节异常、排便异常等。

养生

足太阴脾经已时(9点至11点)旺。

已时脾经旺,造血身体壮;“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

“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液质量好,所以嘴唇是红润的。唇白标志血气不足,唇暗、唇紫标志寒入脾经

脾胃不和,消化吸收不好,脾虚会导致记忆力下降。这段时间是脾经开穴运行的时间,也是护脾最好的时间段。

[健康之路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走向、症候及主治 经络走向和图

http://m.aromaearth.com.cn/news/14819.html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