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像_胸乡穴

发布时间:2020-04-04 点击:

胸乡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胸乡穴在胸侧部,当第3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胸乡穴位位置图

胸乡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仰卧位,在天溪上一肋,任脉旁开6寸,第三肋间隙处取穴。

仰卧位,乳中旁开2寸,向上一肋,当第3肋间隙处取穴。横平内侧的膺窗、灵墟、玉堂,四穴略呈一弧形分布,其弧度与第3肋间隙弧度相应。

解剖位置

在第三肋间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缘,前锯肌中,下层为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三肋间动、静脉;布有第三肋间神经。

胸乡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三肋间结构、胸内筋膜。有胸外侧动、静脉,第三肋间动、静脉。分布着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皮肤由第2、3、4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分布。皮下筋膜内脂肪组织稍厚,有胸腹壁浅静脉经过,该静脉注入腋静脉。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第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分布;深层有胸前神经和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分布。

布有第三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并有胸外侧动、静脉及第三肋间动、静脉通过。

胸乡穴的功效

胸乡穴意义:脾经之气在此流散胸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散于脾经之外的胸部。

功效作用:外传脾气。胸乡穴有宣肺止咳,理气止痛,宽胸利胁,宽胸理气的作用。

按摩胸乡穴的功效

主治疾病

胸乡穴主治胸胁胀痛,胸胁胀满,胸痛引背,呃逆,吞咽困难,膈肌痉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痛引胸背,支气管炎,咳嗽气逆,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胸乡穴主治胸胁胀痛。

胸乡穴主治胸肺部等疾患:如胸胁胀满、胸痛引背、呃逆、吞咽困难等。

现代又多用胸乡治疗支气管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胸乡穴主治胸胁支满,痛引胸背,咳嗽气逆等。

胸乡穴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

呼吸系统疾病:肺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

其它:肋间神经痛,膈肌痉挛等。

穴位配伍

胸乡配内关、心俞,治胸闷、胸痛。

胸乡配列缺、膻中,治咳喘。

配膻中穴治胸肋胀痛。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或水针。

针刺方法

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

注意:内有肺脏,不可直刺、深刺,以防气胸。

艾灸方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胸乡穴解析

胸乡为经穴名(Xiōngxiāng SP 1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胸即胸部,乡指居处,穴在胸旁,故名胸乡。主治胸胁胀痛,胸胁胀满,胸痛引背,呃逆,吞咽困难,膈肌痉挛,胸膜炎,肋间神经痛,胸胁支满,痛引胸背,支气管炎,咳嗽气逆,咳嗽,气喘,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胸,胸部。乡,乡村也,边远之处。该穴名意指脾经之气由此输散脾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天溪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水湿会含量较少,至本穴后,因受心室外传之热,水湿之气进一步胀散并流散于脾经之外,如去到远离脾经的乡村之地,故名。

出处:《针灸甲乙经》:胸乡,在周荣下一寸六分陷者中。

胸乡穴名解

胸即胸部,乡指居处,穴在胸旁,故名胸乡。

胸,指胸部。《黄帝内经灵枢·胀沦》:“夫胸腹,脏腑之郭也。”乡指面积广阔的地区,此指两肋之间或广大的胸廓。此穴当胸侧,有主治胸部疾患之功能,用故以为名,有宽胸理气作用。穴居两胁之间,正有两阶之象,亦可泛指广阔的胸廓为胸乡。此穴在足阳明经之“膺窗穴”旁2寸,喻为胸部之户牖,故名胸乡。按“膺窗”“胸乡”二穴,其义大同。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胸胁支满,却引背痛,卧不得转侧,胸乡主之。

《外台秘要》:灸五壮,主胸胁支满,却引背痛,卧不得转侧。

胸像_胸乡穴

http://m.aromaearth.com.cn/news/13811.html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