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穴的位置_日月穴

发布时间:2020-03-22 点击:

日月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日月穴在上腹部,当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胆的募穴,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主要穴位之一。

日月穴位位置图

日月穴的准确位置图

日月穴位于乳头直下,当第七肋间处《针灸甲乙经》。另说“在期门下五分”《备急千金要方》;“在期门旁一寸五分,直下五分”《循经考穴编》;“在期门直下八分”《针灸集成》。

取穴方法

患者可采用仰卧的姿势,日月穴位于上腹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乳头正下方的肋骨和肚子交接处“期门”之下,第七肋间隙中)。

穴位解剖

日月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部深筋膜、腹外斜肌(腱膜)、腹直肌、肋间外韧带、肋间内肌、腹横肌、胸内筋膜。皮肤由第6、7、8肋间神经的前皮支重叠分布。胸膜薄而透明,是非常坚韧的浆膜。它可以分为内、外两层。内层包绕肺的表面,称脏胸膜(肺胸膜);外层贴附于胸腔各壁的内面称壁胸膜。由于贴附部位不同,壁胸膜又分为:衬于胸内筋膜内面的是肋胸膜;覆盖于膈肌上面,并与其紧密相贴为膈胸膜;从两侧覆盖纵隔器官的浆膜是纵隔胸膜。此外,胸膜壁层,突出于胸廓上口,第1肋上方的部分称胸膜顶,其突出的程度,与胸廓的形状有关。胸膜壁的脏与壁层相互移动,形成潜在性间隙叫胸膜腔。胸膜各部的相互移动行处,肺的边缘不能伸入其内,这些空隙称胸膜窦。肋胸膜和膈胸膜的返折处,是胸膜窦中最大,而位置最低的,其最低相当于第12肋处,称肋膈窦。因此,针刺该穴时,若盲目进针,除穿经上列结构以外,可经肋窦膈、肺、膈达肝(右侧)、胃(左侧),其后果是严重的。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肋间外肌。

布有第七肋间神经和第七肋间动、静脉。

日月穴的作用

日月穴意义: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人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循胆经下传京门穴。

日月穴的作用及功效

日月穴功效:收募胆经气血,日月穴有疏肝利胆、化湿和中、利胆疏肝、降逆和胃的作用。

主治病症

日月穴主治胁肋、胆、胃等疾患,如呕吐呃逆、反胃吞酸、口苦多唾、黄疸、胸闷、胸肋疼痛、四肢不收等。

现代又多用日月穴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膈肌痉挛、肋间神经痛等。

日月穴主治胁肋痛,呕吐,吞酸,呃逆,黄疸,胃痛,腹胀;以及胆囊炎,肝脏疾患等。

消化系统疾病:黄疸,膈肌痉挛,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肝炎,胆囊炎;

其它:肋间神经痛。

防止肌肉老化,增强性能力的指压穴位之一。

穴位配伍

日月穴配胆俞穴治胆虚;

日月穴配内关穴、中脘穴治呕吐、纳呆;

日月穴配期门穴、阳陵泉穴治胆石症;

日月穴配支沟穴、丘墟穴治胁胀痛;

日月穴配胆俞穴、腕骨穴治黄疸。

日月穴配丘墟穴、阳陵泉穴、支沟穴,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胁肋疼痛。

日月穴配内关穴、中脘穴,有降逆止呕的作用,主治呕吐。

日月穴配大椎穴、至阳穴、肝俞穴、阴陵泉穴,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黄疸。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或灸,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沿皮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

斜刺0.5~0.8寸,局部酸胀,可向胸胁部扩散。

艾灸方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日月穴解析

日月为经穴名(Rìyuè GB24)。出《脉经》。别名神光。属足少阳胆经。日月是胆的募穴,足太阴脾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日即太阳,月即月亮,日为阳,指胆;月为阴,指肝,此穴为治肝胆的要穴,故名日月。

特异性:日月穴为胆之募穴;足太阴、少阳之交会穴。

日月。日,太阳穴也,阳也。月,月亮也,阴也。日月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位于天之人部。本穴物质一为辄筋穴传来的弱小寒湿水气,所处为半表半里的天之人部,即是天部之气的阴阳寒热分界之处,故名日月。

胆经之募。乃本穴的气血物质性寒收引,穴外的天部水气因而汇入穴内并循胆经而传,本穴有收募充补胆经气血的作用,故为胆经募穴。

附注:足太阴、少阳之会。胆经募穴。

研究进展

针刺日月、期门等穴,可引起胆囊不同程度的收缩,又可使胆道术后置T管引流患者奥狄氏括约肌开放频繁;开放时间稍延长,关闭时间稍缩短,但对胆总管压力无明显影响。

针刺胆石症患者日月、期门等穴,可在短时间内引起胆囊显著收缩,促进胆囊排空。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足太阴、少阳之会。

《针灸甲乙经》:太息善悲,少腹有热,欲走,日月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太息善悲,小腹热,欲走多唾,言语不正,四肢不收。

《医宗金鉴》:呕吐吞酸。

日月穴的位置_日月穴

http://m.aromaearth.com.cn/news/11875.html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