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穴位位置图】大椎穴

发布时间:2020-03-22 点击:

大椎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大椎穴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椎棘下凹陷中。

大椎穴位位置图

大椎穴的准确位置图

大椎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约与肩平高。

取穴方法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穴位解剖

大椎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棘突间皮下静脉丛。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八颈神经后支的分支。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

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及第一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颈横动脉分支。

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大椎穴的作用

大椎穴意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大椎穴功效: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主治病症

大椎穴主要用于外感,虚劳及心神疾患等:如感冒、恶寒发热、头项强痛、疟疾、咳嗽、喘逆、胸背疼痛、支气管炎及哮喘、肺结核、骨蒸潮热、盗汗、五劳七伤、神经衰弱、癫狂病症、中暑、呕吐、霍乱、黄疸、风疹、腰脊强、角弓反张、血液病等。

大椎穴有强身防病作用。

大椎穴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脊背强急,项强;以及肺结核,支气管炎等。

治颈项强直,角弓反张,肩颈疼痛,肺胀胁满,咳嗽喘急;疟疾,风疹,癫狂,小儿惊风,黄疸。颈肩部肌肉痉挛,落枕,感冒,疟疾,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舞蹈病。

穴位配伍

大椎穴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

大椎穴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

大椎穴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 ;

大椎穴配曲池穴预防流脑;

大椎穴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

大椎穴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

大椎穴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

大椎穴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

大椎穴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大椎穴配曲池穴、风池穴治流感。

大椎穴配风门穴、肺俞穴、膻中穴(麦粒灸)治哮喘。

大椎穴配少商穴放血、合谷穴可退热。

大椎穴配足三里穴、曲池穴、三阴交穴、脾俞治白细胞减少症。

大椎穴配腰俞穴,有通督行气,清热截疟的作用,主治疟疾。

大椎穴配合谷穴、中冲穴,有解表泻热的作用,主治伤寒发热,头昏。

大椎穴配长强穴,有通调督脉的作用,主治脊背强痛。

大椎穴的好处

按摩大椎穴的好处

缓解脑供血不足

按摩方法:先左手后右手,4指并拢放于颈项部,反复斜擦大椎穴30~50次,若擦后局部发热,则效果最佳。

功效:治疗感冒发热、落枕、颈背强痛、咳嗽、气喘、脑供血不足。

大椎穴是十四经腧穴中常用的腧穴之一,可以进行针刺,拔罐,艾灸,点刺放血,刮痧,按揉等多种治疗方法。刺络拔罐也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方法。就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的基础上加拔罐,抽气罐或者火罐均可。用碘伏或者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者一次性采血针点刺,挤出少许血滴,然后拔罐。留罐五分钟即可。

缓解痤疮

很多人都知道用大椎穴点刺放血可以治疗痤疮,杂志有大量的报道,现代人写的书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但是临证发现对某些类型的痤疮效果不甚理想。对于和女性的月经周期相关的痤疮,效果则比较好。有很多的女性,每次在月经之前,痤疮就会加重,特别是在环唇的部位。督脉起于胞宫,与任脉冲脉一源三岐,并且督脉的前面巡行环绕口唇。此方方法,操作简单,取穴方便,病人采取坐位俯首即可操作,一次治疗时间不过十分钟。

急性扁桃体炎

相当于中医的喉痹,少商穴、商阳穴放血有效果,还有人用老中少三商穴进行点刺放血。但是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比较轻的咽喉痛痛效果还可以,但是对于那些相对严重一些的效果似乎就不那么好了。大椎穴,乃阳脉之会,点刺放血,解毒清热,化瘀排毒,清泻六经之火,宣透五脏之郁。

缓解牙龈肿痛

一女同事下牙龈肿痛,自言喜食辛辣炙煿之品,以前经常牙龈肿痛,服用西药效果不太理想,服用中成药如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等效果也不佳,每次都是过上几个礼拜望其自愈。此次发作较前更重,因吃火锅引起。我采用大椎穴点刺放血加拔罐的方法,第二天症状基本消失殆尽。叶天士《温热论》上说齿龈是属于胃的,冲脉丽于阳明,其输上在杼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放血一定要心狠手辣,实证热证,放出大量血无碍。现在很多人养尊处优,嗜食辛辣之物,痰火瘀体质甚多。

缓解颈椎病

初期颈部肌肉僵硬,拍片阳性不明显者,大椎穴放血效果较佳,但对于伴有上肢麻木的颈椎病,疗效不佳。瘀血头痛,在局部放血可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是多人反复,治疗不彻底,局部放血加上大椎放血如虎添翼,而且使疗效更为持久。习惯性落枕之人,多有颈椎之疾,四诊合参,实证者大椎放血有效。其他如癫痫,失眠,乱梦纷纭等脑病,大椎放血也经常受到意想不到之疗效。脾胃病之口臭,大椎穴放血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另有多种皮肤顽固瘙痒之病,大椎放血之法医者皆知。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

向上斜刺0.5~1寸。

艾灸方法

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

大椎穴解析

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

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大椎为经穴名(Dàzhuī GV14)。出《黄帝内经素问·气府论》。《肘后备急方》作大槌,《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大顀。别名百劳、上杼。属督脉。大椎是手太阳小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督脉的交会穴。大即巨大,椎即椎骨,此穴在粗大的第七颈椎棘突之下,故名大椎。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三阳、督脉之会。

《类经图翼》:又治颈瘿、灸百壮,及大椎两边相去各一寸半少垂下,各三十壮。

《备急千金要方》:凡灸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灸之。从头项发者,于未发前预灸大椎尖头,渐灸过时止;从腰脊发者,灸肾俞百壮;从手臂发者,灸三间。

《普济》:灸以年为壮。

研究进展

感冒:取大椎 穴,行散刺再拔罐。另可用隔姜灸大椎3~5壮,或艾条灸20分钟,每日2~3次。

荨麻疹:取大椎穴,行强刺激,留针5分钟。

痤疮:用三棱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数下,然后拔火罐,以出血为度。

灸小白鼠大椎穴,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白鼠提高其免疫功能。

灸小白鼠大椎穴,对实体瘤和腹水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延长小白鼠的存活期,使肿瘤细胞受到抑制。

针刺或电针实验性发热家兔的“大椎”,可见发热被抑制或减弱,持续时间缩短。

针刺人工创伤或化学性炎症的家兔或大白鼠“大椎”,有抗炎或减轻炎症渗出过程和加强增殖过程的作用。弱刺激针刺大椎,能增强家兔的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使调理素、凝集素、溶血素、补体等效价明显增加。强刺激针刺反可使其降低。

电针家兔“大椎”“水突”穴,与对照组比较,可明显地降低甲状腺摄碘量,但对于滤泡扩大、上皮变低的甲状腺,针后可使滤泡缩小,上皮变高。对切断一侧迷走神经、摄碘量已升高的甲状腺,针后可显著降低摄碘量,使形态上原无明显变化的滤泡扩大,上皮变低,当切断两侧交感神经干后,电针对甲状腺即无明显影响,说明该效应与交感神经有关。

【大椎穴位位置图】大椎穴

http://m.aromaearth.com.cn/news/11844.html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