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曹地府_阴市穴

发布时间:2020-03-19 点击:

阴市穴位位置

标准定位:阴市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3寸。

阴市位于股前区,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正坐或仰卧取穴。

阴市位于大腿前外侧,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距髌底外侧端3寸处。一说阴市“当伏兔下行二寸,临膝取之”《备急千金要方》。

阴市穴位位置图

阴市穴的准确位置图

取穴方法

阴市位于股前区,髌底上3寸,股直肌肌腱外侧缘。正坐或仰卧取穴。

正坐屈膝或仰卧,当膝盖外上缘直上4横指(一夫法)处取穴;或于伏兔与髌底外侧端连线中点处取穴。

生理解剖

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前皮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阴市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股外侧肌。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分布处。皮肤由股前皮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富有脂肪组织。大腿的阔筋膜坚韧致密,上方附于腹股沟韧带及髂嵴。髂嵴前缘的纵行纤维特别发达,增厚呈带状,称髂胫束。其上1/3分为两层,夹有阔筋膜张肌,向下止于胫骨外侧髁。所以行针时,髂胫束有抵抗感。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直肌腱与股外侧肌之间→股中间肌。

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股外侧肌→股中间肌。

穴区神经、血管

同伏兔穴。

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并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通过。

阴市穴的作用

阴市穴意义: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经水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地部经水汇聚本穴后循胃经下行梁丘穴,气化之气则上行天部。

阴市穴的作用

功效作用

汇聚上源经水回流胃经。

阴市穴有温经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

阴市穴有疏风通络的作用。

阴市穴主治寒疝、膝冷如冰。古《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治寒痛少腹有胀满,腰已下伏兔上寒如注水。”

主治疾病

阴市穴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腿膝酸痛,脚弱无力,痿痹,两足拘急,水肿,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疝气,腿膝痿痹,脚气,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消渴,糖尿病等。

阴市穴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

阴市穴主治股、膝、腹等疾患:如腿膝酸痛、脚弱无力、痿痹、两足拘急、腹胀、水肿、腰痛、消渴、心痛等。

现代多用阴市治疗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等。

阴市穴主治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水肿,疝气等。

阴市穴主治腿膝痿痹,屈伸不利,脚气;腹胀,腹痛。

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脑血管病后遗症;

其它:糖尿病,水肿。

穴位配伍

阴市穴配足三里穴、阳陵泉穴治腿膝痿痹。

阴市穴配肝俞穴,有温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寒疝。

阴市穴配髀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膝腿冷痛,无力。

阴市穴配阳陵泉穴、犊鼻穴、足三里穴,治膝腿冷痛、无力。

阴市穴配环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悬钟穴,治下肢不遂。

刺灸法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针刺法

直刺1~1.5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膝关节周围。

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扩散至膝关节周围。

艾灸法

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针灸大成》:禁灸,《针灸甲乙经》:不可多灸。用热远热也。若遇阴极之证,必不得已而用之,可遵《针灸甲乙经》不可多灸之戒。

注意

本穴因汇集的经水多而性寒凉,地部经水较少气化,其功用即为汇聚上源经水并传输给胃经下部经脉,如在本穴施以艾灸则会改变本穴固有的寒凉特性,促使穴内经水的气化,穴内的经水则会因此而变得干少,经水不足也就不能濡养胃经梁丘穴以下经脉诸穴,故而经书对阴市作出禁灸的规定。

阴市穴解析

1、阴市。阴,水也。市,聚散之地。该穴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脾土中的外渗之水,因本穴位处肉之陷,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故名。

2、阴鼎。阴,水也。鼎,炉鼎也。阴鼎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水在此汇合且不断气化。本穴物质为髀关穴传来的地部经水,经水在此为汇合之状,因受脾土所传之热,地部经水不断气化,故名阴鼎。

3、阴市为经穴名(Yīnshì ST33)。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属足阳明胃经。阴为阳之对,指寒症,市是集聚之意,穴位居下,易为寒湿所聚,故名阴市。主治膝关节痛,下肢伸屈不利,腰痛,下肢不遂,腹胀,腹痛,腿膝酸痛,脚弱无力,痿痹,两足拘急,水肿,下肢瘫痪,膝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腿膝麻痹酸痛,屈伸不利,小腹胀痛,疝气,腿膝痿痹,脚气,风湿性关节炎,髌上滑囊炎,髌骨软化症,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消渴,糖尿病等。

别名:阴鼎穴,出处《针灸甲乙经》。

穴位出处

《针灸甲乙经》:阴市,一名阴鼎,在膝上三寸,伏兔下,若拜而取之。

穴位名解

阴为阳之对,指寒症,市是集聚之意,穴位居下,易为寒湿所聚,故名阴市。

《说文》:“阴,暗也。”与阳相对。阴,指人体的前阴部。市,为芾(fú)之误。上古遮蔽阴部的短裳谓之芾。阴市者,遮蔽阴部,今皆以阴市为“阴芾”,传抄讹误,由来已久矣。本穴治腰膝如注水、寒疝、痿痹、风湿、阴湿等诸阴寒疾患,犹治诸阴病之市集也,亦命名“阴市”之义也。揣本穴性能,属阳经,为阳为热,富于火力,故能消散阴翳,故别名又称“阴鼎”。鼎,炉灶也。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疝痛,腹胀满,痿厥,少气,阴市主之。

《针灸甲乙经》:阴市禁不可灸。

《针灸大成》:寒疝腹痛,阴市、太溪、肝俞。

《备急千金要方》:主腹中满,痿厥,少气。

《玉龙歌》:膝腿无力身立难,原因风湿致伤残,倘知二市穴能灸,步履悠然渐自安。

《灵光赋》:两足拘挛觅阴市。

阴曹地府_阴市穴

http://m.aromaearth.com.cn/news/11326.html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